十大历史罪人冉闵的简单介绍

发布时间:2023-05-03 14:09:57编辑:admin来源:www.tanling.com 当前位置:探灵网 > 风水知识 >

冉闵是民族英雄,还是历史罪人?他的杀胡令为何让人们争论不休?

冉闵,“冉魏”政权的创立者,同时也是“杀胡令”的实施者。在 历史 上,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,有人说他挽救了汉人,也有人说他激化了民族矛盾,反而害了汉人。

放在 历史 上,他的存在不吸引人注意,只是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军阀之一,但是如果拿出来讲,他还蛮有争议。

那么问题来了,他到底是民族英雄还是 历史 罪人呢?

从汉朝到西晋这段时间,匈奴、羌族、氐族、羌族、羯族不断往中原迁徙,其中很多匈奴人都沦为了佃客。《晋书》记载:“以匈奴胡人为佃客,多者数千”。

西晋统治相对来说比较残暴,很多受到压迫无法生活的人开始起义,最著名的就是“八王之乱”。经过这场战乱后,人们死伤严重, 社会 体制遭受破坏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很多少数民族就起义了,华夏族也包括在内。因为胡人更善骑射,所以由胡人来当头领。先后爆发羌族起义、氐族起义、巴蜀流民起义、荆州蛮民起义、蜀人杜弢起义、匈奴刘渊起义、羯族石勒起义、刘伯根青州起义等等。

后来,起义军汇合,西晋王朝灭亡。之后,北方就进入了混乱时期。随着一些政策的不合理,华夏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越来越多。

冉魏政权没有建立时,双方矛盾没有那么离谱。就拿羯人石勒来说,完成统一后,他管理的还比较好,重视农业,大兴儒学,安定流民,减轻赋税等等。再比如鲜卑人慕容盛称霸时,他也是减少了赋税,安定了流民。

至于外界说“汉族被灭族”这一说法根本不合理。

首先是因为那个 社会 ,“汉族”这个称呼还没有,相比来说,还是叫“华夏族”比较合适。

随着西晋灭亡,羯人石勒统治北方。现如今很多人丑化了石勒,因为他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残暴,这不符合 历史 事实,他在后赵绝对算是一个好皇帝。夺取政权的侄子是比较残暴的,这是毋庸置疑的一点,当然了,他的侄子不只是针对汉人屠杀,就连有血缘关系的儿子都杀。

说华夏族快被杀灭绝的,简直一点 历史 都不知道。且不说东晋和前凉是汉人执政,后赵本身就有很多汉人高官,像张宾,石勒一直敬重他。

后来通过杀胡令我们也能看出来,汉人人数绝对超过胡人,因为杀了胡人20万,这些人难道是被胡人杀的?

华夏族是个大民族,大民族受到少数民族的欺压,这一点很难让人难以接受。民族间有了这种仇恨之后,冉闵刚好利用上,从而煽动他人夺得政权。

从主观上说,冉闵是想凭借在石氏的地位当皇帝,因为他是被羯人养大,把自己当成了皇室成员。但是后来自己知道了,皇室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,就像是一个工具一样,用的时候就拿起来,不用就丢在一边。这才让冉闵怒了,这才怂恿汉人杀胡,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
现如今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冉闵的文章,最特别的就是他的“杀胡令”。其实很多都是虚假文章,没有 历史 考证依据的。 历史 上真实的杀胡令很简单:“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,文官进位三等,武官悉拜牙门。”这里的“赵人”和胡人是相对的,实际上就可以理解为汉人。

因此说冉闵是民族英雄,这一点像是无稽之谈。

最多只能说让备受压迫的汉人站了起来,发泄出了自己的情绪。

最近,神化冉闵的文章非常多,对一些不知道 历史 真实情况的人来说,他们会把冉闵奉为民族英雄,但是对于熟悉一些 历史 的学者来说,对一些神化文章都是持反对意见的。

首先很多观点都不符合 历史 真实情况,其次就是这种民族主义太过于极端。

在“杀胡令”的实施下,大多数死的人都是平民百姓。

349年,石虎病死,后赵陷入内乱,冉闵趁机灭了后赵。进入邺城后,他宣布“与官同心者住,不同心者各任所之。”于是羯人纷纷出城,看到羯人有异心,下达了杀胡令,男女老少尽数杀之,前前后后杀了20万人。

后来冉闵又立下规定:少数民族要迁出城内,很多少数民族反对,自己陷入了孤立的状态。

在这里大家可以脑补一下:美国强制境内所有黑人迁回非洲会发生什么?

冉魏政权建立后,就遭到了周围部族的联合攻击,本想着东晋能够出手相助,但是东晋并没有管。

于是,在前秦(氐族)和前燕(鲜卑族)合力围攻下,冉魏政权很快就倒台了。可见,他的杀胡令直接让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了,让人们陷入了更大的危机中。

杀胡令杀得最多的是平民,这样的行为不值得人们拍手称快。从他想要东晋出手相救就能够看出来,东晋根本不想理他。

再说了,“杀胡令”实行后,中原地区的统治并没有发现实质上的改变,并不是汉人当家做主,胡人都灭亡了。

最后再说一点,五胡的 历史 是我国 历史 的一部分,不要将将他们放在中国的对立面上理解,他们不是外来入侵。

总的来说,民族英雄这个称号不是很符合他,在他的政策下,只要不是自己这一派的都杀掉,这有点太极端了,只会让民族仇恨越来越大。

所以,说冉闵是 历史 罪人应该不过分。

冉闵,是谁?怎么评价?

冉闵(约322—352),也有文献记为“染闵”,字永曾,小字棘奴。魏郡内黄(今河南内黄西北)人,汉族。公元350年,建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冉魏政权。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,即杀胡令:“内外六夷,敢称兵杖者斩之!”。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,以勇猛著称。在大混战中,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。公元352年,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,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。

中文名: 冉闵

别名: 染闵,永曾,棘奴

国籍: 中国

民族: 汉族

出生地: 魏郡内黄(今河南内黄西北)

出生日期: 322年左右

逝世日期: 352年6月1日

职业: 十六国时期冉魏君主

冉闵(rǎn mǐn)(约322年-352年)

冉闵(约生于西元322年左右,卒于西元352年6月1日),汉族,有文献记为“染闵”,字永曾,小字棘奴,魏郡内黄人(今河南内黄西北),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。民族英雄,中华文明之保护者。冉为今人所广为人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,即杀胡令。他是拯救了汉族的抗胡英雄,以勇猛著称,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。

这位将军异常英勇,正如晋史对他的描述“身高八尺,善谋略,勇力绝人,攻战无前”,每次临战冲锋在前,骑朱龙马(难得一见的千里马),他左手使双刃长矛(两头施刃,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),右手持连钩戟。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,每战杀敌无数。闵左操双刃矛,右执钩戟,骑朱龙马,每战冲锋在前,杀敌数百人。 如《后赵录九·石虎传》载: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,率骑七万袭击邺城,冉闵得知后,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,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,冉闵一马当先,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。闵执两刃矛,驰骑击之,皆应锋摧溃。 《十六国春秋》《册府元龟》等载: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,帅众十万攻邺(《晋书》记载:“石琨及张举、王朗率众七万伐邺”),闵率数千骑出战,冉闵大败刘显,斩万人,冉闵带军追杀,再战,斩三万余人。 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载:“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,日行千里,左杖双刃矛,右执钩戟,顺风击之,斩鲜卑三百余级。”双刃矛也称两刃矛,“两头施刃”,锋利快捷,最为冉闵常用。

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,与鲜卑的决战前,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。 中计被困的冉闵骑朱龙马,持矛戟,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,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,及至战马受伤(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)倒地被俘,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:“天下大乱,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,况我中土英雄,何为不得称帝邪!”(天下大乱,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,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!) 【《资治通鉴》、《二石传》原文“天下大乱,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,况我中土英雄,何为不得称帝邪!”,《晋书》中的《石季龙载记》(鲜卑前燕官文献,后被收入《十六国春秋》)记载为“闵曰:‘天下大乱,尔曹夷狄,人面兽心,尚欲篡逆。我一时英雄,何为不可作帝王邪!’”】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“武悼天王”,一个武,一个天王,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。

是民族英雄还是历史罪人?冉闵的杀胡令不值得人们津津乐道

冉闵,是十六国中的“冉魏”的建立者,他在位期间推行了“杀胡令”,在 历史 上引发了争议。有人认为冉闵的“杀胡令”挽救了汉族,也有人认为该政策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,是错误的政策。我们评价 历史 人物,就必须要回到当时的 历史 环境。

首先,介绍一下冉魏建立之前的情况。从汉朝到西晋这段时间,匈奴、羌族、氐族、羌族、羯族、乌桓等民族不断内迁,逐渐成为了中原的主要居民之一。其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国家的编户齐民,为国家提供赋税、徭役和兵役,有的甚至沦为了佃客、部曲和奴婢, 《晋书》载:“以匈奴胡人为佃客,多者数千”。 历史 上所谓的“五胡”,除了鲜卑族之外,其他的都早已成为中原王朝的居民,逐渐转为农耕,接受中原文化。

但是西晋的统治十分残暴,世家大族对平民的压迫十分残酷。西晋后期又爆发了“八王之乱”,“经过这次变乱, 社会 经济受到严重破坏,人民大量伤亡,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。”《晋书·五行志》记载,“河、洛、江、汉皆竭,可涉”、“人多饥乏,更相鬻卖,奔迸流移,不可胜数”。 在这样的情况下,不仅少数民族会起义,就连汉族也发动了起义。由于游牧民族更加强悍,因而成为了西晋末年起义的领袖。

西晋后期爆发的起义主要有关中的羌族起义、氐族李氏领导的巴蜀流民起义、荆州蛮民起义、雍州流民起义、蜀人杜弢起义、匈奴刘渊起义、羯族石勒起义、刘伯根、王弥、曹嶷为代表的青州起义等。后来,各大起义军队合作,于316年消灭了西晋王朝,史称“永嘉之乱”。此后,北方的 历史 就进入了混乱时期,人们称为“十六国”或者“五胡乱华”,实际上引发北方混乱的是阶级矛盾,十六国也并非全部是少数民族政权。 由于后来的割据政权采取了一些不合理的政策,使得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也激化了 。

在冉魏建立之前,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还未完全被激化。例如石勒在基本统一中原后,就安定流民,减少税收,劝课农桑;恢复魏晋官制,大兴儒学;采取“胡汉分治”,规定羯族“不得侮易衣冠华族”。鲜卑族的慕容盛占据辽西后,招募流民,给予土地,减少税收,使得辽东辽东户口增加10倍,成为一方乐土。割据凉州的张轨大力推行儒学,开办教育,开启了凉州儒学的风尚,使得西北的羌氐等族逐渐接受了汉文化。

“后赵”石勒去世后,石虎夺权继位。石虎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暴君,荒淫残暴,嗜好屠杀,使得北方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。石虎的残暴统治引发了北方的全面起义,比较有名的是梁犊起义和乞活军起义。其中的乞活军是汉族流民组成的,立场比较坚定,其首领陈午一直坚持“勿事胡”,而冉闵就是乞活军中的一位将领。

349年,石虎病死,后赵内乱,冉闵乘机进攻,在后赵大司马李农的支持下,冉闵得以进入邺城灭后赵。冉闵进入邺城后,宣布“ 与官同心者住,不同心者各任所之。 ”于是出现了羯族纷纷出城,汉人悉数进城。 于是冉闵认为羯族靠不住,于是下达“杀胡令”,不管贵贱男女老幼,一律斩杀,共杀二十余万人。就连和冉闵合作的李农也被冉闵杀害。

冉闵还规定其他少数民族必须迁回边地,这引起了中原世居少数民族的反对,于是自己的统治基础越来越孤立。《晋书》记载冉闵下令“ 青、雍、幽、荆州徙户及诸氐、羌、胡、蛮数百余万,各还本土,道路交错,互相杀掠,且饥疫死亡,其能达者,十有二三。诸夏纷乱,无复农者。 ”设想一下,如果美国强制黑人迁回非洲会引发什么样的动荡。

冉闵的主要支持者是汉族,但是他后来的政策也并未得到汉族的支持。他在中原世家大族的支持下,在邺城称帝,建立魏国,史称“冉魏”。冉魏建立后遭到周边各族的攻击,于是试图联合东晋共同出兵,但是东晋君臣发现冉魏称帝,于是置之不管。

在前秦(氐族建立)和前燕(鲜卑族慕容氏)的围攻下,冉魏孤立无援,只维持了三年就灭亡了。可见,冉魏的“杀胡令”激化了北方民族矛盾,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地位,他不仅没有拯救汉族,反而将汉族陷入了大危机之中。 还好前秦和前燕都采取怀柔的民族政策,使得冉闵激化的民族矛盾又缓和了下来。

所谓没有对比,就没有伤害。冉魏建立之时,氐族在关中建立了前秦,而鲜卑族慕容氏也进一步南下中原,建立了前燕政权。我们看看两者是如何来缓和北方的民族矛盾的。

337年,慕容皝自立为燕王,正式建立了前燕政权。348年慕容皝去世,慕容儁(jùn)继位。第二年,后赵灭亡之际,慕容儁乘机夺得幽州,迁都到蓟,开始进入中原。352年,慕容儁就消灭了冉魏政权,迁都邺城。前文讲过,慕容氏将辽东治理得井井有条,进入中原后,慕容氏又将这些好的政策带入中原。 慕容氏恢复魏晋的制度,承认坞主壁帅势力,拉拢中原士族,并且兴立学校,培养人才,重视农业,有利于北方的稳定。 《晋书》对慕容儁的评价是“ 俊雅好文籍,自初即位至末年,讲论不倦,览政之暇,唯与侍臣错综义理,凡所著述四十余篇 ”。

前秦是氐族建立的政权。在后赵末年,石虎为了弥补邺城的人口,将关中的许多民族迁徙到了邺城附近,氐族苻氏也是其中之一。冉魏建立后,要求各少数民族迁回原地,于是苻洪就带领氐族迁回关中,在路途中,其他民族(包括汉族流民)归属苻洪的多达10万人。后来苻洪石虎旧将麻秋毒死,其子苻健代统其众,继续向关中转移。351年,苻健在关中建立了大秦,史称前秦。

357年,苻坚上台,他是十六国中最有作为的君主。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、邓羌、权翼、杨安、 朱肜 等,制氐族贵族豪强;恢复魏晋士籍,承认士族特权,吸收汉族士人参加政权;提倡儒学,兴立学校;注重农桑,兴修水利,修立亭驿,发展工商 。苻坚的这些政策,缓和了民族矛盾,恢复了北方经济,后来苻坚又东征西讨,最终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。可惜苻坚对东晋用兵太急,导致淝水之战的失败,使得前秦瓦解,北方再次内乱。

这样一对比就发现冉闵的“杀胡令”实在是太差劲了,前秦和前燕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,但是他们都尽量缓解民族的矛盾,推动了民族的融合,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。而冉闵的政策“非友即敌”,过于极端,不仅没有起到驱逐游牧民族的作用,反而加剧了民族仇恨,说是 历史 的罪人也毫不过分。

风水知识本月排行

风水知识精选